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的“膚樂霜”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“當紅創傷乳膏”……這些被稱為“醫院小藥”“明星小藥”的醫療機構制劑很受患者歡迎。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藥監局獲悉,為滿足患者對傳統中藥制劑的需求,促進中醫藥有序發展,醫療機構用傳統工藝配制的中藥制劑注冊管理已由審批改為備案,流程大幅簡化。 傳統中藥“院內制劑”備案全程電子化 據統計,目前,北京市共有醫院制劑批準文號3402個,涉及醫療機構160余家,其中中藥制劑批準文號1500余個。 中藥制劑具有經臨床長期反復實踐、配制簡便等特點,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》等有關規定,由許可審批變為備案登記僅需提交備案資料,進一步提高了申報效率,有效促進了傳統中藥制劑更快捷地惠及患者。例如中藥制劑“清解丸”,用于治療兒童風寒、咳嗽痰黃、上呼吸道感染等,是本市首個完成傳統中藥制劑備案的品種。 北青報記者從市藥監局了解到,日前市藥監局出臺《北京市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備案管理實施細則(試行)》,明確備案流程、資料要求、管理機制及監管要求等,并開發全程電子化備案信息平臺。首次申請備案事項的醫療機構應進入網站“辦事大廳”在線注冊網上服務平臺賬號,再進入“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備案”平臺,填寫備案信息,市藥監局在接收備案資料后20個工作日內,作出是否予以備案的結論。 網購平臺仍在“代購”院內制劑 目前有一些價格便宜、療效好的院內制劑在消費者中頗受歡迎,于是有人念起了生意經,他們特意到醫院掛號,把院內制劑開出去,然后在電商平臺、微信上加價銷售。而消費者也難辨這些藥品的真假。

現場現場 法晚深度即時(稿件統籌 朱順忠 實習生 尚妍)今日,法晚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官方微博獲悉,今日9時40分許,靜安公安分局接110報警稱:在共和新路、中山北路路口